首页 学院概况 党建工作 师资队伍 教学科研 竞赛训练 文化交流
aa
当前位置: 首页>> 最新动态>> 正文

广体搭建国际武术交流平台!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广东)—东盟体育联盟武术国际交流研讨会成功举办




8月28日至30日,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广东)—东盟体育联盟武术国际交流研讨会在广州体育学院国际羽毛球学院二楼会议室举办。

图片

本次研讨会设主旨报告、专题报告、圆桌论坛及墙报交流四大环节,汇聚来自马来西亚、新加坡、中国香港、澳门等地区的专家学者,围绕武术国际化发展、文化传承与创新、区域体育合作等议题展开深度对话。同时,研讨会共收到来自上海体育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韩国国立群山大学、澳门理工大学、武汉体育学院、沈阳体育学院、天津体育学院等70余所高校200余篇论文。





会上,广州体育学院副校长侯晓晖教授致辞。她强调,武术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不仅是强身健体的运动形式,更是促进国际人文交流与区域合作的纽带。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广东)—东盟体育联盟武术国际交流研讨会的举办,旨在搭建一个跨地域、跨文化的武术交流平台,推动大湾区与东盟国家在体育文化领域的协同发展。





01
四大主旨报告重磅启幕





四大主旨报告重磅启幕!在“十四五”规划圆满收官、“十五五”蓝图即将擘画的历史交汇点,如何深刻把握体育的时代脉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成为我们面临的时代课题。为此,本次研讨会特邀四位学界专家,从民族传统体育的未来擘画、体育价值的哲学思辨、武德精神的时空参悟,到武术国际化的实践借鉴,为我们呈现一场思想深邃、视野宏阔的智慧盛宴,共同为新时代中国体育事业的繁荣发展贡献真知灼见。


白晋湘
《“十五五”期间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研究》


“‘十四五’收官在即,‘十五五’规划谋篇,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路径关乎文化自信与民生福祉”,哈尔滨体育学院民族传统体育学院院长杨慧馨与吉首大学原党委书记、校长白晋湘展开对话。



刘青
《体育价值:历史反思与时代要求》


体育不仅是身体的竞技,更是精神的载体、文明的镜像。当我们谈论‘体育价值”时,既要回望历史长河中的演变脉络,更要回应新时代的使命召唤。成都体育学院原党委书记刘青围绕《体育价值:历史反思与时代要求》与西安体育学院武术学院院长袁金宝展开了深入的交流。



李绍铨
《在无限时空中参悟武德》


“‘武以德立,德以武显’。武德不仅是武术人的行为准则,更是中华文化‘和合’精神的集中体现。如何让传统武德在当代焕发新生?”岭南洪拳传承人,澳洲莫纳什大学商业智能实验室主任李绍铨,从数学时间与空间维度的角度与武汉体育学院武术学院院长汤立许进行思维碰撞。



洪榅胜

《新加坡武术推广模式与校园推广的实践与启示


武术的国际化需要“他山之石”的借鉴。新加坡作为多元文化交融的国家,其武术推广尤其是校园推广的成功经验,对我国粤港澳大湾区武术“走出去”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亚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高等研究院荣誉教授洪榅胜围绕《新加坡武术推广模式与校园推广的实践与启示》展开主旨报告。


02
三场武术专题报告相继举行


三场武术专题报告相继举行!苏长来、王智慧、李朝旭三位权威学者分别围绕《国内外武术发展动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广义游戏性”论纲》《传统武术的时代认知》展开专题分享。从武术入奥40年征程的深度复盘,到“十六字体系”重构非遗武术认知框架,报告全方位解析武术在文化传承、国际推广与创新发展中的核心问题,为传统武术的当代转化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路径。


苏长来

《国内外武术发展动态


中国—东盟武术联合会技术主任、亚洲大体联技术代表、国际武医联合执行主席苏长来围绕《国内外武术发展动态》展开,深度解析武术入奥历程,从1982年全球推广构想,到2026年达喀尔青奥会正式立项,武术终以“东方美学”叩开奥运大门!


王智慧

《文明作为方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广义游戏性”论纲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王智慧围绕《文明作为方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广义游戏性”论纲》展开,从社会学角度以“经、声、庙、向、众、礼”,从经典文献的智慧沉淀,到特定场所的文化空间,再到礼仪仪式的精神表达,解码民族传统体育:经典为魂、场所为脉、礼仪为形!深度剖析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广义游戏性”,展现传统体育如何激活文化基因。


李朝旭

《体育 非遗:传统武术的时代认知


广州体育学院教授李朝旭在《体育 非遗:传统武术的时代认知》专题报告中,以“源流有序、理法清晰、特点突出、自成体系”十六字体系重构非遗武术认知框架,让武术非遗“活”在当下。


03
五大圆桌论坛重磅收官


五大圆桌论坛重磅收官!AI赋能、入奥攻坚、产业破局。一系列武术专题圆桌论坛圆满落幕。30余位海内外专家学者,分别围绕“人工智能赋能武术”“武术入奥战略”“武术入奥战略”“国际教育传承”“产业发展策略”五大核心议题展开深度对话。

 

《人工智能赋能武术创新发展》


在“人工智能赋能武术创新发展”专题圆桌论坛上,姜继鼎、汤立许、高鹏飞、唐明欢四位专家围绕AI、AR/VR技术与武术的深度融合展开深度对话,从数据采集到应用落地,系统探讨了传统武术在数字化时代的传承与创新路径。

 

《武术入奥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在“武术入奥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专题圆桌论坛上,黄金水、王海鸥、洪浩、杨慧馨四位专家围绕太极拳、太极剑作为入奥核心的可行性展开深度对话,系统探讨了传统武术迈向奥运舞台的战略路径与关键瓶颈。


《武术交流促进多元文化融合》


黄宇帆(香港)、于海、袁金宝、刘存忠四位专家围绕香港学校武术融合发展“专业武术教育发展”及“武术入奥困境”展开深度对话。论坛指出,武术入奥仍面临国际化不足、规则标准化难题。

 

《中外武术教育的传承与发展》


赖宏(澳门)、温搏、胡玉玺、阳家鹏四位专家围绕“中外武术教育的传承与发展”展开对话。论坛聚焦武术教育的国际化路径,探讨如何将传统武术融入现代教育体系,推动跨文化传播与创新融合。

 

《武术产业发展趋势与策略》


李龙、关博、马廉祯、王柏利四位专家共议武术产业发展趋势与策略。马廉祯指出武术产业化“尚处起步阶段”,需破解标准化缺失、产业链不成熟等难题;李龙则认为可“边探索边发展”,借鉴跆拳道等国际经验,推动“武术+文旅”,融合创新。


此次研讨会通过主旨报告、专题研讨与圆桌对话等多元形式,有效促进了粤港澳大湾区与东盟国家在体育领域的深度合作,为区域体育协同发展注入了新动能。同时,广州体育学院将充分发挥平台优势,通过人才培养、师资互派、科研合作等方式,深化与东盟国家高校和机构的交流合作,助力中华武术文化的全球传播与创新发展。





END


来源丨广州体育学院

编辑:黄静文 李思怡

初审:袁  汕

复审:陈晓丹

终审:廖雄忠 关  博